当前位置: 首页 > 研究生教育 > 学位授予 > 正文

工业工程与管理专业学位授予标准(2024版)

发布日期:2024-09-26 浏览量:

工业工程与管理专业学位授予标准

(2024版)

(学科代码:125603

第一部分 学科简介

1.1.前言

工业工程与管理(125603)专业学位是与工业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硕士学位。学位获得者应成为具有宽广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系统地掌握某一学科工程专业知识和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现代管理知识、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先进技术和手段,并能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解决工业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为明确工业工程与管理专业学位要求,保证培养质量,依据《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的意见》(教研[2023年]2号),对昆明理工大学工业工程与管理专业学位授予标准进行修订。

1.2 学科概况和发展趋势

1.2.1 学科定义

工业工程与管理是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它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为导向,采用系统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方法,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创新和决策等工作,使之成为更有效、更合理的综合优化系统。

1.2.2 工业工程与管理学科特征

工工业工程与管理的发展与社会的经济和科学技术密切相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百年来,工业工程与管理的研究对象由制造系统扩展到服务系统,研究方法由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虽然其提高生产率和效率、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和安全、获得系统综合效益的目标一直在充实和完善,但提高生产率的核心目标一直没有变。工业工程与管理一百年来的发展具有如下特征。

1)融合吸收

工业工程与管理百年来不断吸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成就,尤其与信息科学、运筹学、系统工程、管理学、心理学、医学等相关的学科理念、方法、技术的融合,使得工业工程与管理不断充实理论基础,发展出新的方法和手段,并从以定性为主发展到以定量分析为主;从研究企业生产局部或小系统的改善,到研究复杂系统整体优化和生产率提高,使工业工程与管理成为一门有生命力的学科。

2)研究对象扩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工业工程与管理的研究对象从早期的制造业的工位发展到整个企业系统,进而延伸到由电子商务支撑的全球供应链网络系统。此外,还扩大到金融、医疗、学校、商业、政府等服务领域,注重系统整体优化和综合效益。

(3)重视人的因素

上世纪对体力劳动者生产率的研究在制造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在的研究则面向人-机-环的关系及交互作用,强调以人为中心,建立人-机-环协调系统,研究人与机器人的协同以及人机组成的系统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一些重复、繁重、危险的体力劳动正逐步被机器人所替代,企业开始采用智能制造来提高效率;但如何对机器人进行优化、人与机器人如何交互和协同等问题是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脑力工作者生产率研究是我们一直面临的问题,过去几十年进展不大。现在从美国政府的“推进创新神经技术脑研究计划”(简称“脑计划”,到欧盟计划,目的都是在探索人类大脑工作机制、绘制脑活动全图、人脑建模等,对了解大脑的奥秘,认识自身,防治脑疾病和开发大脑潜能都极富挑战性。

4)持续改善/优化

工业工程与管理有句口号“永远有更好的办法”,强调对系统持续改善,不仅对系统的某个局部(工位、工序、生产线、车间)进行改善和优化,而且也考虑系统整体的优化,追求系统整体综合效益。

(5)标准化

标准化是提高效率的重要措施和手段,目前德国的“工业4.0”实施,制定了国家层面的“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在“中国制造2025”中,强调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包括标准体系、标准化管理体制、标准化提升计划、开展综合标准化工作等。

6)工程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系统化的综合性知识体系

从系统角度出发,不论是制造系统还是服务系统,要提高企业效率,不仅有技术问题,还有管理问题,甚至还有社会问题。社会技术系统理论、可持续发展、绿色制造也是工业工程与管理关注的内容。

7)效率总是工业工程的核心

效率体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资源配置情况,强调对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效率目标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是不断发展和进化的。

近年来,工业工程与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在研究对象上,关注于能源、人、信息等要素,注重对大规模和复杂系统的研究;在基础理论和方法上,从运筹学到行为运筹学,从面向体力劳动的人因到面向智力劳动的人因,从集成到协同,从面向制造到面向服务;在应用领域上,制造业从大批量到单件小批量、大批量定制、个性化定制,开始在物流服务、金融、医疗健康服务等服务业应用;出现了制造与服务融合的服务型制造。

1.2.3昆明理工大学工业工程与管理学科特征

昆明理工大学工业工程与管理学科旨工业工程与管理学科覆盖了制造系统和服务系统领域,涉及制造/服务系统规划、设计、评价、创新与决策等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及其相关应用。基于多年来学科专业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主要致力于企业信息化工程、生产及制造系统工程、服务运作系统工程方面的研究。

(1)企业信息化工程

以生产及服务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开展基于价值链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企业经营管理、企业数字化改造等方面的智能化应用研究,改善企业的产品设计制造和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创新能力,降低消耗,带动产品设计方法、设计工具、企业管理模式、制造技术以及企业间协作关系的创新。

(2)生产及制造系统工程

以生产及制造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提高系统的绩效为目标,综合运用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从质量(Q)、成本(C)、效率(E)、柔性(F)和安全(S)等方面开展系统分析、设计、运行、维护和改善研究,包括生产及制造系统的组织设计、设施规划、生产计划、过程控制、生产调度、质量保证、现场管理、设备运维、绩效管理、经营决策和供需链管理等方面。

(3)服务运作系统工程

以信息服务、金融保险、教育培训(职业教育)、现代物流、管理咨询、医疗卫生、科学研究和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服务系统的质量和效率、降低服务成本以及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综合运用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服务系统的分析、规划设计、评价及优化研究。

第二部分 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标准

2.1 培养目标

1专业定位

立足云南,服务区域,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在《中国制造2025》和《云南省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的指导下,以智能制造和精益管理为导向,面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培养工业工程领域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工程管理人才。

2 培养目标

主要面向制造工程、建设工程、物流工程、信息工程、能源工程和服务工程等工程行业及相关部门培养具有宽广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系统地掌握某一学科工程专业知识和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现代管理知识、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先进技术和手段,并能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解决工业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2.2 获本专业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2.2.1 公共基础知识

本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掌握扎实的公共基础知识,包括微积分、几何与代数、概率论、计算方法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运筹学、应用统计学等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管理科学、信息检索、外语、知识产权与法律法规等人文社科知识。围绕公共基础知识的核心课程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英语读写译、英语视听说、英语拓展、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概况、科技汉语、阅读与写作、学科前沿及研究方法课、高级运筹学、多元统计学、现代工业工程、生产与运作管理、系统工程学、机器学习。

2.2.2 专业知识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包括现代工业工程学、系统工程、建模与仿真、企业信息化技术、管理信息化技术、生产(或服务)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运作与管理、工程经济学、高级管理学、人因工程等专业基础知识,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并在特定的工业和工程领域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深入地学习和掌握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专门知识。根据工作性质的不同,这些知识可能是质量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企业信息技术应用集成、生产自动化与制造系统、物流工程、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等,以及掌握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等从事领域相关的先进技术与工具。专业课程包括:人机工程、离散系统建模与仿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知识产权保护、数据库及数据挖掘、物流设施与规划、现代质量工程、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数据分析与决策、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大数据分析、现代设备资产管理、成本工程、生产现场管理、服务管理、精益生产与管理、工厂物理学。

2.3 获本专业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3.1 学术素养及专业素养

应具备的学术素养包括严谨务实、主动学习、勤奋钻研、坚忍不拔,以及善于发现、探讨学术问题的学术意识;学术创新、学术资源获取及学术论文撰写的学术能力。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包括:广博的知识和技能,有很强的综合应用各种知识和技术的能力;有革新精神,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去进一步改进工作,改善生产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机制,求得最佳的整体效益。

2.3.2 学术道德

遵纪守法,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杜绝抄袭和剽窃、伪造与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

2.4 获本专业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2.4.1 获取知识能力

具备从一切可获得的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检索和阅读各种专著、论文、专利以及网络资源快速了解本领域的背景知识、发展态势、研究热点和研究动态,准确判断哪些问题己有研究,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采用了哪些方法,各种方法有何优劣,以及存在什么争议等,从而为从事本领域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2.4.2 科学研究能力

具备开拓创新的思维与能力,对新事物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发现与学习、掌握新的理论、方法,善于辨别和应用他人的先进经验;勇于并善于打破思维常规,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提出独特、新颖的见解;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擅长发散性思维,能够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全方位、多层次地寻找解决问题答案。

2.4.3 实践能力

能够敏锐地发现与本领域有关的生产或服务系统、工程项目、



规划、设计、组织与实施等实践活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细致分析、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利用软计算工具(如分析软件、仿真软件、评价软件、统计软件、数据挖掘工具等)进行精确求解,并能从中总结提炼出通用的方法体系。

2.4.4 学术交流能力

具有良好的联系、沟通、洽谈和跨领域、跨国开展学术交流的能力,能够将自己的研究计划、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及其解释进行科学严谨、清晰流畅的口头与书面表达,在论文选题、撰写、答辩等过程及对外交流中能进行条理清楚、内容规范的写作、报告和答辩。同时能对他人工作进行合理评价和借鉴。

2.4.5获本专业硕士学位应接受的实践训练

通过实践环节应达到:基本熟悉本行业工作流程和相关职业及技术规范,培养实践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需开展至少1年的专业实践。专业实践可以采取集中统一安排,也可采取分段灵活安排。专业实践内容包括课程实验、企业实践、课题研究等形式,实践内容可根据不同的实践形式由校内导师及企业导师决定。企业实践结束时需撰写不少于4000字的企业实践总结报告,并填写《昆明理工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企业实践环节考核登记表》,实践总结报告要有一定的深度、独到的见解,实践成果需能直接服务于实践单位的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和高效生产。

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按“进校不离岗”方式培养,专业实践不做硬性规定。

2.5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2.5.1 选题与文献综述要求

学位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与应用价值,具有一定技术难度,能体现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有足够的独立完成工作量:论文研究应体现作者的知识更新及在具体工程应用中的新意,论文研究结果能对行业,特别是所在单位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改善起到促进作用。选题大体可在以下多个方面进行选取:

(1)工程系统、工程项目的规划与设计;

(2)项目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3)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新能源、新信息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4)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项目;

(5)企业的标准化项目;

(6)基础性应用研究或预研项目。

选题报告一般要求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研究生应根据课题需要,在系统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了解研究领域的发展情况、做出初步分析和评述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提交学位点。选题报告的内容按《昆明理工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书》的要求撰写,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论文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②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拟实施的手段和方法等;③必备的实验条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可能的解决办法;④研究进度安排;⑤预期成果。

对国内外近5年中的3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8篇)相关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完成文献综述,字数0.5~1.0万字,书面按《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要求撰写。

选题报告答辩委员会由至少3名副教授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获得者组成。开题答辩不合格者,须进行整改,并于1个月以后再次提交评审。具体要求按《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培养质量检查和评估办法》进行。

2.5.2形式及内容要求

本领域研究生的研究工作及其结果应以学位论文的形式给出,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具体可以在工程设计、技术研究/技术应用类、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实施和侧重于工程管理的四种类型中选取。

(1)工程设计类论文,综合运用工业工程理论及科学方法、专业知识与技术手段,对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工程项目规划、设施规划、流程改善等问题开展的设计。应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流程优化,布局及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准确,分析计算正确,技术文档齐全,设计结果投入了实施或通过了相关业务部门的评估。论文内容包括绪论、设计报告、总结及必要的附件,如工程图纸、工程技术方案、工艺方案等,可以用文字、图纸、表格、模型等表述。

(2)技术研究或技术应用类(包括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预先研究、实验研究、系统研究等)论文,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过程正确,建模仿真准确,实验方法科学,实验结果可信,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论文内容包括绪论、研究与分析、应用和检验及总结等部分。

(3)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实施为主要内容的论文,需求分析合理,结构与流程设计正确,程序编制及文档规范,应用效果明显,并通过测试或可进行现场演示。论文内容包括绪论、软件实施技术分析、实施与性能测试及总结等部分。

(4)侧重于工程管理的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论文内容包括绪论、理论方法综述、解决方案设计、案例分析或有效性分析及总结等部分。

2.5.3 规范性要求

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科学和完整的学术论文,由以下部分组成:中、英文封面、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关键词、论文目录、选题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正文、参考文献、致谢和必要的附录(包括论文研究期间的成果目录、程序源代码、设计图纸,等)。字数要求4万字以上,参考文献不少于40篇,必须是近5~10年内公开发表的文献,且英文文献数量占到三分之一以上。具体要求参照《昆明理工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2.5.4 质量要求

学位论文质量主要从工业工程与管理领域的职业胜任能力方面进行评价。主要评价包括选题来源企业实际,采用理论、方法和技术先进,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研究内容充实,工作量饱满,深入分析或解决了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的问题并能在某些方面提出独立见解 ;论文概念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数据可靠、格式规范,条理清楚,表达准确;应用效果或社会评价好(有相关成果在公开刊物发表、获奖、获得专利、通过鉴定,或应用于工程实际取得明显效果等)。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第一责任人,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及早提出分流或淘汰建议。研究生导师对学位论文质量审核通过后,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按照《昆明理工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根据分学科学位授予标准,对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的综合表现、成果水平和学位论文质量进行全面审核,做出是否授予学位的建议。

所有学位论文都需进行学术规范和撰写规范审查。研究生学位论文“去除本人已发表文献复制比”原则上须低于10%。对于查重过程中复制比超过10%(含10%)的研究生学位论文,须由导师和研究生本人做出充分的说明,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同意后,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

工业工程与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成果具有以昆明理工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且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成果方可进行学位论的送审与答辩。本专业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学位研究生的成果要求相同,研究成果要求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 在学期间在《昆明理工大学理工类期刊分类》(昆理工大校发[2024]25号)中的优秀期刊及以上级别的期刊上发表或录用学术论文至少1篇;

(2) 在学期间获发明专利授权或受理公开至少1项;或获实用新型专利至少1项;

(3) 在学期间获得本学科认定的学科竞赛省部级二等奖及以上奖励至少1项(排名第1);

本方向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取得的其它学术成果,按以下办法认定:

(1) 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三等奖及以上1项的有效排名者(有个人证书),记为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1篇。

(2) 在国际或国家标准中有重要贡献(排名前五),记为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1篇。

(3) 在学期间参与完成与学位论文相关的项目(在学生中排名第1),通过“验收”或“鉴定”的国家重大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记为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1篇。

(4) 在学期间参与完成与学位论文相关的项目(在学生中排名第1),通过“验收”或“鉴定”的部、省级项目、校科技处认定的相应横向课题1项,记为发表1篇《昆明理工大学理工类期刊分类》(昆理工大校发[2024]25号)中的优秀期刊论文。

成果统计说明:

(1) 论文成果必须以昆明理工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本人为第二作者。

(2) 专利署名,研究生排名第一且导师必须有署名或导师第一、研究生排名第二。

(3) 其它学术成果必须以昆明理工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申请学位时最多只认定1项。

(4) 录用论文需提供提交学术期刊编辑部的书面公章录用证明原件(或正式录用通知邮件截图)、投稿录用的论文复印件和承诺书,并由研究生指导教师签字确认后方可被认定为有效学术论文。

来华留学研究生申请硕士学位,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 在学期间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1篇。

(2) 在学期间获与学位论文研究相关的发明专利授权或受理公开至少1项;或获与学位论文研究相关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至少1项。

2.6 学位授予

达到本专业领域硕士学位授权标准的硕士研究生将授予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第三部分 相关说明

1. 本标准从2024级研究生开始执行,本标准由机电工程学院分学位委员会负责解释。

2. 如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论文争议问题,按照机电工程学院《关于“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申请争议”处理办法》执行。

机电工程学院分学位委员会

建筑工程学院分学位委员会